“不背房贷不背车贷,我们这代人总算躲过资本的镰刀了!”这样的言论在95后、00后中并不少见。然而,资本早已摸清了这代人的脾气,当传统的责任捆绑不再奏效,一套更精致的攻心计正在上演。
这三勺专门为年轻人熬制的“毒鸡汤”,正让许多人在沾沾自喜“活得通透”时,悄悄被掏空钱包,磨平意志,甚至失去翻身的可能。
第一勺毒鸡汤:被重新定义的“及时行乐”近几年的互联网,充斥着这样的“人间清醒”:“愿意吃苦,就会有吃不完的苦”、“不要等老了再去行乐”......这些内容鼓励不想当“牛马”的年轻人趁着年轻享受自由,及时行乐。
展开剩余82%社交媒体上,无数博主告诉你:这个时代努力毫无意义,不如享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。信以为真的年轻人逃课辞职去穷游,跨城追演唱会,搞得钱包比脸还干净,只为一点稍纵即逝的快乐。
但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晒太阳睡一觉不是自由,而旅游才是?为什么家人团聚不是享乐,而非要看演唱会?资本是否已经偷换了“及时行乐”的定义,通过信息轰炸将“自由=旅游”植入你的内心?
这一番洗脑,让旅游业在所有行业收缩的情况下逆势增长。以业内知名企业为例,其2024年财报显示,这家不生产任何旅游产品的公司,仅作为航司和酒店的“搬运工”,净赚171亿元,相当于半个比亚迪或1.7个宁德时代的利润。
这如喝水般轻松的赚钱能力,背后是每年数百亿的营销支出。看看满屏辞职旅游的博主和讲述诗与远方的“心灵导师”,便不难猜出这些钱的去向。打开招聘网站,你会发现这些公司正在大量招募兼职新媒体博主。
在它们的合力下,旅游与自由画上等号,演唱会与行乐成为搭档。许多年轻人在自以为享受自由的同时,浪费了学习本领、积累资本的最佳时机,主动将改变命运的可能交给了资本,让自己永远困在工位上。
第二勺毒鸡汤:升级版的消费主义如果你不上“及时行乐”的当,别急,还有第二勺毒鸡汤等着你——升级版的消费主义。
以往的消费主义直白地劝你买房买车,而新一代消费主义则更精明:教你“省钱”。它不再直接让你花大钱,而是将消费拆分成看似合理的小额支出,分期付就是典型代表。
如今,几乎所有电商平台都推出分期功能。为让年轻人适应这种模式,连买瓶可乐都可以分期,加上抵扣券,每日还款可能不到一毛钱。看似既方便又省钱,实则让你对钱失去概念,潜移默化地转向每日还款几十元的高端手机、不到百元的奢侈品包包。
这套策略利用多巴胺法则,让你在消费时分泌多巴胺,次数一多便容易上瘾,迷恋上“想买就买”的快乐。
据统计,中国18-29岁年轻人中,61%使用分期产品;20-35岁年轻人中,34%每月分期还款额超过收入的50%,在负债警戒线边缘试探。
这本已危险,再加上“小额贷”,更是雪上加霜。几乎所有平台都推出自己的小额贷产品,这并非平台大发善心帮你缓解压力,而是想再捞一笔——这一笔可能让许多人失去翻身的能力。
官方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逾期30天以上的消费贷达5200亿元,其中小额贷占比极高,逾期者中没什么积蓄的35岁以下年轻人占绝对多数。今年,这一数字不再公布,真实情况可想而知。
第三勺毒鸡汤:量身定制的“成功学”如果你不信“诗和远方”,也未陷入消费陷阱,只想努力工作出人头地,资本还有最后一勺为你量身打造的毒鸡汤——新版成功学。
资本知道这代年轻人不爱听“结婚生子”,爱听“如何暴富”,于是紧抓这一心理,包装出最适合95后的成功学。它不再教努力奋斗、艰苦创业,而是提供“无痛致富”的独门秘籍:用AI赚外快、做自媒体一夜暴富等课程。
你以为能学到独门秘籍,参透成功奥秘,殊不知他们最成功的只是让你相信并购买课程。
数据显示,“知识付费”、“轻松创业”相关课程数量过去两年增长120%。这类课程年销售额达上百亿并不夸张。国内一家头部上市公司仅靠教人炒股就独揽23亿元收入。而购买课程的消费者中,能真正赚到钱的可能不到一半,80%的人最后什么技能都没学会,只留下学费账单和满腹焦虑。
如何打翻这些毒鸡汤?要识破这些陷阱,只需想明白几个问题:自由到底是什么?分期商品你是否真的需要?赚钱秘籍为什么告诉陌生的你?
别把自由想得太简单,别把分期看成捡便宜。世界上没有那么多机遇,那些“说走就走的旅行”和“想买就买”的自由,大多是资本画的饼。它不会告诉你,说走就走的人下个月可能借钱度日;分期金额累积起来是惊人数字;赚钱秘籍是别人长期试错的结果。
这个世界的赢家有很多种,而最大的输家,是总在羡慕别人、想过别人的生活而不得的人。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避责任,而是在约束中活出自我;不是盲目消费,而是理性规划;不是寻找捷径,而是脚踏实地。
当年轻人学会独立思考,看透这些精致包装背后的真相,资本的“攻心计”才会失去魔力。而这,或许是95后、00后真正走向成熟的第一步。
发布于:河南省同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